韓國觀光公社嚴格挑選的
介紹一下代表性的韓餐!
-
雖然韓國有很多旅遊景點和活動, 但加入韓國料理的樂趣是無法言喻的。 韓國觀光公社選定了14個在韓國"絕對要吃"的料理, 特別受歡迎的韓國料理。 下面爲大家介紹14種美味誘人的嚴格挑選的韓食。
-
營養滿分, 拌飯

-
美味故事
-
在白飯上放入蔬菜、炒牛肉、山菜等拌飯材料後拌勻享用的拌飯是韓國的代表美食之一。 關於韓國拌飯的由來有三種說法。第一種, 據說拌飯是起源於在分享食用祭祖食物時, 將各種祭祀料理跟飯拌勻後食用的風俗。第二種說法則是說拌飯的起源是由在大年三十的晚上, 把各種剩菜拌勻後當作宵夜來食用的風俗習慣而來。最後一種說法是說拌飯起源於過去在農村做活的農民各自帶不同的食物, 最後加在一起拌勻後分著吃的風俗文化。
-
夏季養生膳食, 蔘雞湯

-
美味故事
-
蔘雞湯是在去除內臟的春雞腹中放入人蔘、黃耆、紅棗、大蒜、糯米等材料燉製而成的。酷暑之日, 喝上一碗便可補充元氣的蔘雞湯是韓國具有代表性的養生膳食, 深受眾人喜愛並為外國人所熟知, 尤其是日本的人氣作家村上龍和中國電影導演張藝謀, 對蔘雞湯都讚譽有加。 在韓國, 就算不是蔘雞湯專賣店, 許多餐廳都會在夏季時令菜單中增加蔘雞湯這道菜, 而且還會在特定的三伏天享用蔘雞湯, 蔘雞湯人氣之高可想而知。
-
在特別的日子品嚐的一品料理, 烤牛肉

-
美味故事
-
烤牛肉是將切成薄片的牛肉拌上甜甜鹹鹹的調味醬後烤著吃的料理, 過去是在宮廷和首爾的兩班貴族的家中才能品嚐到的高級料理。韓國傳統的烤肉起源於「貊炙」。「貊」現為中國的東北地區, 以前指的是韓國古代國家高句麗。貊炙是將肉串到鐵串上用火烤著吃的料理, 據說自從有了鐵網架, 肉無需再串到鐵串上, 就演變成了當今的韓國烤肉。
-
清涼爽口的麵條, 冷麵

-
美味故事
-
韓國人大多認為涼爽的蕎麥冷麵是夏季吃的料理, 不過也並非全是如此。據說在過去, 人們喜歡於寒冷的冬天在暖炕房裡享用冷麵, 且冷麵高湯也是取自冬季半埋在地下大甕裡的水蘿蔔辛奇所製成。關於冷麵的起源尚無法確定, 不過從其主要材料蕎麥是在高麗時期由蒙古傳入的歷史背景來看, 可以推測其最早是從北方山區開始製成麵食用。每個地區的冷麵都各有特色, 尤其是平壤冷麵, 因以北韓料理方法製成而著名。
-
歷史超過1500年的傳統發酵食品, 辛奇

-
美味故事
-
辛奇(Kimchi)是在蔬菜中放入各種調味料和其他材料後發酵而成的食品。在過去, 因儲存技術不發達, 故冬季時蔬菜相當昂貴, 辛奇是最主要的維他命補充來源。而如今已知的辛奇種類超過300多種, 但在辛奇誕生的韓國三國時代之前, 辛奇原只是將白菜用鹽醃過後放到陶瓷容器中保存發酵的一種簡單食品而已。 原本只是簡單的醃製食品的辛奇, 今天增加了各種各樣的調味料, 並根據氣候、地理條件、當地材料、製作及保存方法而不同, 成為種類繁多的代表發酵食品。
-
最佳蛋白質來源, 嫩豆腐鍋

-
美味故事
-
將磨好的豆漿煮開到放入滷水完全凝固之前, 嫩豆腐的做法與普通豆腐的做法是一樣的。省去將又軟又滑的豆腐中去除水分並壓實這一步驟, 完成的成品便是嫩豆腐。嫩豆腐不僅嫩軟易於消化, 而且味道清淡, 口感爽滑。 在以嫩豆腐聞名的江原道江陵的草堂村, 使用純淨的東海海水代替滷水來使豆腐凝固。相傳草堂豆腐的起源, 最早可追溯至朝鮮時代中期, 時任江陵地區官吏的許曄使用官廳前院的泉水製作豆腐, 並用海水代替滷水, 而草堂之名也是取自許曄的號。
-
可上溯至高麗時代的料理, 餃子

-
美味故事
-
韓國餃子是在擀好的圓形麵皮上放上肉類跟蔬菜拌成的餡包起來後煮熟的食物。過去, 每當有紅白喜事時餃子必不可少, 同時也是冬季常吃的特色菜餚。
在韓國, 講餃子的起源時, 經常會引用一首叫做《霜花店》的高麗民謠。民謠中的霜花店是維吾爾族人到高麗開設的餃子店, 由此可知當時高麗人對餃子的喜愛。
-
軟嫩的傳統節日代表飲食, 燉牛排骨

-
美味故事
-
燉牛排骨是用牛身上最美味且最昂貴的部位烹製的料理, 過去大多會出現在生日或節日的餐桌上。所以在韓國人家人團聚的大型活動或春節、中秋等節日餐桌上的重頭戲便是燉牛排骨。 韓國的燉菜需要相當好的料理技術, 燉牛排骨便是其中之一, 最近燉牛排骨也越來越受外國人歡迎。製作燉牛排骨時, 需要先將排骨裡的脂肪去掉。然後配上胡蘿蔔、銀杏、栗子和各種材料一起燉煮, 最後用香菇、煎蛋皮等增色點綴, 燉牛排骨就大功告成了。用醬油燉過的牛排骨不僅味道香濃, 外觀也令人垂涎欲滴。
-
滋滋作響的豐盛美味料理, 辣炒豬肉

-
美味故事
-
辣炒豬肉是韓國具有代表性的辣椒醬料理, 其是將切成厚片的豬頸肉用醬料醃製片刻後翻炒而成的料理。據說以前炒豬肉時只放大蔥、胡椒、醬油, 之後辣椒醬炒豬肉才出現, 並受到大眾的歡迎。辣炒豬肉是物美價廉的肉類料理, 尤其受到年輕人的喜愛。
-
下雨天和馬格利米酒的最佳搭檔, 蔥煎餅

-
美味故事
-
蔥煎餅是將用麵粉與蔥和好的麵糊放到刷了油的平底鍋裡煎成的美食, 若配上一碗馬格利米酒, 味道更加無與倫比。 韓國人一般在下雨天更想吃蔥煎餅。有人說這是由於煎餅麵糊在油鍋裡煎炸時的濺油聲和窗外下雨的滴答聲十分相似, 使得人們下雨時自然聯想起蔥煎餅。聲音工學研究所的實驗也顯示, 雨聲與煎餅聲的振幅與頻率幾乎一致, 可見上述分析並非毫無根據。
-
節日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食, 什錦炒粉條

-
美味故事
-
什錦炒粉條是將粉條煮熟撈出後與各種炒好的蔬菜及肉絲拌成的料理, 也是韓國的喜慶佳節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什錦炒粉條一直以來被視為華麗而有品味的料理, 在生日、婚宴、花甲等宴席中一定會出現。據說什錦炒粉條早在17世紀光海君開辦的宮廷宴會首次亮相。光海君日記中記載, 備受國王寵愛的忠臣李沖常製作特色料理獻給國王。據說由於光海君非常滿意李沖送來的料理, 每次用膳都要等到料理進獻後才開始舉筷。其中最受國王喜愛的菜餚就是什錦炒粉條。
-
一捲完美又簡單的餐點, 海苔飯捲

-
美味故事
-
在大片海苔上平鋪一層米飯, 飯上擺上菠菜、醃蘿蔔、胡蘿蔔、煎雞蛋、牛肉等各種材料後捲緊, 並切成一口大小的厚片狀即成為海苔飯捲。 學生們春、秋兩季郊遊時, 最常見的便當菜色就是海苔飯捲。出遊當天的早晨, 在媽媽準備便當時, 順便把飯捲的兩頭吃掉, 是許多韓國人的共同回憶。
-
人人都愛的最佳人氣小吃, 辣炒年糕

-
美味故事
-
炒年糕原本是一種不辣的食物, 朝鮮時代的宮廷炒年糕是將牛肉、胡蘿蔔、洋蔥、香菇等蔬菜與年糕一起用醬油翻炒而成的, 一般將此認為是炒年糕的起源。宮廷炒年糕形形色色的材料不僅看上去漂亮, 而且營養也非常豐富。據說用辣椒醬烹調的辣炒年糕是於1950年代出現的, 之後熱潮襲捲全國, 因廣受喜愛成為了國民小吃。
-
與各種飲料百搭的飲食, 辣炸雞丁

-
美味故事
-
辣炸雞丁是將雞丁裹上麵糊後炸至金黃色, 再放入甜甜辣辣的調味醬料中做成的特色菜餚。束草觀光水產市場(中央市場)內所販售的辣炸雞丁相當出名, 為了讓辣炸雞丁更顯美味, 店家會將其放涼後出售, 十分獨特。辣炸雞丁即使放涼後入口也一樣酥脆不軟爛, 是深受男女老少喜愛的零食。